乌鸫鸟有几个品种?
可以肯定的说,没有所谓“乌鸫”这个种类,“乌鸫”是对黑色鸫类的统称,大致包括30多种,这些黑色的鸫类在英文中通常被统称为“Thrushes(刺鸫)”。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黑鸫: 而下图这几位就是所谓的“乌鸫”: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喙部的颜色,体型、翅膀和尾部的颜色也有细微差别。
其实,要区分不同的黑鸫并不是难事,它们都拥有较为稳定的发声能力——无论是鸣唱或鸣叫。根据声音来辨别不同种类的黑鸫也是个可行的方法。 不过,黑鸫的“种族歧视”——雄鸟保护配偶及幼雏时,对其它雌性黑鸫有着强烈的排斥反应,无论以鸣声还是飞行的方式试图接近,都会遭到粗暴拒绝!因此通过鸣声来识别不同的雌性黑鸫并非易事。
动物界存在着大量的性别二型现象,很多鸟类在繁殖期会出现雄鸟艳丽的“婚姻色”,而雌鸟朴实无华的“非婚色”。黑鸫就是其中一例。虽然雄鸟和雌鸟在外形上的差异并不明显,但雄鸟的羽毛色彩往往更加绚丽夺目。 当您看到一只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“乌鸫”时,也许这只呆萌的“小丑”实则是一位隐藏极好的“王子”…
乌鸫鸟有五个品种:指名乌鸫、四川乌鸫、喜马拉雅乌鸫、斯里兰卡乌鸫、中亚乌鸫。
乌鸫,也称乌黑子、黑老鸹、白喉乌鸫、白喉斑鸫,是鸫科、斑鸫属小型鸟类,体长22-25厘米,上体除了两翅覆羽和尾羽褐色外,通体黑色,额部、喉和上胸具白色块斑。下体灰黑色,两翅和尾具白色羽端。嘴、腿和眼先亦黑色。
栖息地
乌鸫栖息于平原、河谷、山区的落叶阔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、阴冷的针叶林、林缘灌丛、道旁树、人工林、城市和乡村公园、花圃、果园、农宅、庭院、篱笆等地。迁徙经过的高山地区则栖于高山灌丛、草地、高山沼泽和荒漠灌丛等种类多样的生境。
生活习性
有藏于树丛中的习性,性活泼好动,一般不集群,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,多单独活动。迁徙期间,偶尔也见2-3只一起活动。有明显的领域行为,鸣啭婉转动听,且常不停重复鸣唱一两种不同的曲调。受惊时主要在地面作波浪式疾飞。主要以蝗虫、甲虫、蝇蛆、蚂蚁、毛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也吃植物浆果等食物。
分布范围
分布于从北纬70º的斯堪的纳维亚一直到印度洋的留鸟或夏候鸟。北极地区的指名亚种冬季向南迁徙至欧洲中部、北非和沙特阿拉伯。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部分迁徙到华南沿海和台湾越冬,而在中国西南地区是留鸟。中南半岛、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等地的种群是留鸟。